全国首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中学组篮球项目预赛于16日在沈阳落幕。来自全国32个省区市的512名篮球青年参赛,其中以浙江临海回浦中学为班底的浙江队以艰难战胜广东队,成功挺进学青会决赛阶段,这也是回浦中学男篮主教练罗伦执教四十年来第一次遇到双加时。
浙江队的胜利引发了众多篮球迷的好奇,大家纷纷猜测胜利的秘诀。罗伦透露,回浦中学拥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学校从初中部开始开设篮球选修课,学生从高一开始系统学习篮球基本技术和理论知识。此外,他们注重选拔和培养优秀的篮球苗子,队伍实力强大且具有“板凳深度”,这也是他们能够战胜广东队的原因。
东道主辽宁队也是以小组第一身份出线的队伍之一,他们也正积极探索校园篮球的未来之路。据了解,辽宁省正在逐步建立完善各级各类体校、青训中心、职业梯队、单项基地、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等人才培养体系,为校园篮球的发展提供支持。
在沈阳市政府和沈阳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前女篮国手赵红走进中小学,推动“体教融合”的发展。作为海城育才高中和海城二中的篮球队教练,赵红的球队在过去两年中连续夺得了辽宁省中学生篮球赛的冠军。为了进一步提升校园篮球的水平,她投资建造了金鸿体育中心、三里小篮球馆和金鸿希悦体育综合训练基地,为孩子们的篮球梦“插上翅膀”。
然而,让队员平衡学业和训练并非易事。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赵红采取了半专业的训练模式,并请文化课教师对队员进行辅导。她强调,队员的主体身份是学生,他们需要在打好篮球的同时,读好书、做好人,校园篮球也要尊重体育和教育的规律。
与回浦中学和海城二中类似,四川省宜宾一中也将校园篮球打造成了名片。贾莉兼任宜宾市业余体校教练和宜宾一中校队教练,她表示,只要学校支持,他们就没有包袱。宜宾一中正通过高水平比赛和专业的训练环境,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校园篮球赛事的蓬勃开展为中国篮球竞技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石,同时也让更多青少年体验到篮球运动的魅力。清华大学曾培养出著名运动员曾令旭和王岚嵚,回浦中学也涌现出淡厚然、吴一锐等未来新星。越来越多的参赛球员希望通过校园篮球进入高水平运动员的路径,成为大中小学体育老师、训练师或职业运动员。
校园篮球的崛起离不开深化体教融合和加强校际合作。高水平教练员和优秀篮球苗子以及高水平竞赛体系间的相互匹配和合作至关重要。罗伦认为,体育和教育不能“两条腿走路”,要让学校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实现体教统一才是校园体育的终极形态。
校园篮球赛事的火热开展为中国的篮球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学青会的成功举办只是开始,未来的校园篮球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无论是学校、教育机构、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应通力合作,为校园篮球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篮球运动除了提高球员的竞技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和爱国情怀。在校园篮球赛事越来越火热的同时,爱国敬业的种子也将无处不在。接下来,浙江队、辽宁队、北京队等12支队伍将前往广西竞逐学青会篮球项目的总冠军。对此,罗伦充满期待地表示,真正的战役才刚刚开始。